借助AI加速开发创新疗法,已成国内外药企共识


  近日,Genesis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与礼来(Eli Lilly and Company)达成合作,利用Genesis的人工智能(AI)药物发现平台,针对多个治疗领域的多达5个靶点发现创新疗法。
  根据协议,Genesis和礼来的科学家将联合使用Genesis的AI药物发现平台,针对3个靶点开发潜在“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候选药物。Genesis将获得2000万美元的前期付款,礼来具有添加两个额外靶点的选择权。而Genesis则有资格获得总计高达6.7亿美元的前期和里程碑付款。
  据了解,在人工智能(AI)技术不断提升、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多药企开始利用AI技术来布局新药研发,缩短研发周期,节约化合物筛选成本和临床试验费用,以及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其中,礼来就是主要代表之一。近年来,礼来在AI领域动作不断,如早2021年12月,上海齐鲁锐格医药研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锐格医药”)就和礼来达成合作,双方将在未来数年内在临床前药物开发、临床研究及商业化方面展开密切合作,共同开发针对代谢性疾病领域的创新疗法。
  本次合作,锐格医药将授予美国礼来一项关于锐格医药的知识产权许可,而礼来将负责除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台湾)外的临床开发、生产及商业化;锐格医药将保留在大中华区的上述权益。锐格医药将获得总计5000万美元的预付款,其中包括部分股权投资。另外,锐格医药还将获得高达15亿美元的潜在临床前、临床开发和商业化里程碑付款,以及个位数至较低两位数的全球销售分成。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合作是对锐格医药核心技术和研究能力的认可。据悉,锐格医药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生物医药高科技公司,要利用自身AI辅助新药研发CARD(Computer Accelerated Rational Discovery)平台锁定制药界“久攻不下”的靶点并开发具有临床差异化优势的创新药物,并聚焦肿瘤、免疫和代谢三大治疗领域。此前,公司就已获得由礼来亚洲基金领投的9000万美元B轮融资。
  除此之外,在2020年11月7日,在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礼来中国与北京长江药学发展基金会、上海鹰瞳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下称:Airdoc) 也选择共同携手,正式启动银屑病人工智能模拟与管理项目。据悉,该健康创新项目旨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中国广大银屑病患者提供从辅助诊断到疾病模拟、监测和评分的一站式全病程管理方案,打造“银屑病全程智能管理”新模式。
  放眼国际,除了礼来,目前诺华、辉瑞、GSK、阿斯利康、赛诺菲、复星医药、奇辉生物等大批国内外企业也都已试水布局AI研发新药,并持续在AI制药赛道攻城略池。
  例如前不久,恩华药业与深势科技就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同推动恩华药业在中枢神经领域小分子创新药物的研发工作。同时,双方还将进一步发掘合作优势,将AI技术和创新分子研发更广泛结合,加速和拓展中枢神经领域药物的研发进程和创新维度。 
  对于此次合作,深势科技表示,将让基于‘AI+分子模拟’的计算范式深度融合到实际的合作研发项目中,共同打造‘计算设计-实验验证’的研发模式,期待为加速中枢神经领域新药开发带来更多新成果。
  要注意的是,随着越来越多企业的入局,当前AI制药赛道已十分火热。比如说在国内AI制药融资热潮就在不断兴起。有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AI制药领域共发生融资事件34起,融资总金额超过80亿元。进入2022年,这一赛道更加突飞猛进,2022年一季度新增融资超10笔,涉及西湖欧米、信华生物、莱芒生物、深势科技、宇道生物、亿药科技、科辉智药等企业。
  业内认为,照目前来看,国内AI制药赛道将持续火热,在新药研发竞争加剧的同时,药物研发创新预计也将不断加速,而随着创新成果的不断显现,未来越来越多患者在治疗方面或将会有更多选择。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相关新闻


力扬公司宣传页

国内第一个口腔崩解片新药证书和药品注册批件独家改良型创新药谷胱甘肽含片发明专利/新药证书


恭喜重庆市力扬医药开发有限公司网站上线!

重庆市力扬医药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专注药物制剂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建立了注射剂、口服固体制剂和外用半固体制剂研究技术平台;口腔给药系统等新剂型和复方制剂等复杂制剂研究技术平台。主要业务为高端制剂仿制、一致性评价和创新制剂研发。


药企积极投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5月开局又一企业过评

【制药网行业动态】与原研药相较,仿制药的研发成本较低、上市审批条件较为宽松,为提高仿制药高质量发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推出,并作为集采的门槛。据了解,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推行至今,很多药企积极投身其中。进入到五月份,又一家药企公告药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即力生制药5月5日午间公告称,近日,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关于盐酸多奈哌齐片5mg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该药品通过仿制药质量


小分子靶向药物市场快速增长,2025年将达千亿元

小分子药物在目前治疗肿瘤及非肿瘤疾病领域具有很大的用武之地,近年来,随着医保覆盖扩大、居民支付能力不断增强,加上利好一系列利好医药创新政策的支持,小分子药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大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药企也开始加速布局该领域。  例如近日,翰森制药集团就宣布,全资附属公司翰森(上海)健康及江苏豪森药业(统称为被许可人)与NiKangTherapeuticsInc.订立独家许可协议。  许可协议显示,被许可人将获得NiKangTherapeutics的独家许可,以于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开发及商业化NKT2152用于肿瘤的治疗。被许可人将支付1500万美元首付款及高至2.03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及基于销售的商业化里程碑潜在付款,以及基于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据了解,NKT2152是一种抑制HIF-2α的小分子,目前正开展I/II期剂量递增及扩展试验(NCT05119335)。该试验旨在评估对晚期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临床活性。  业内分析认为,合作其实已经成为不少药企布局小分子药物领域的手段。近年来,行业内企业在小分子领域合作的消息一直在不断传来。如去年9月8日,华东医药就宣布与英矽智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加速肿瘤领域创新的小分子药物的研发。根据协议,华东医药与英矽智能将在双方科研团队的通力协作下启动新药发现项目。  8月31日,聚焦于可突破血脑屏障的小分子靶向药物研发的璧辰医药与三生国健共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双方将充分利用各自技术和资源优势,加强在新产品和新技术方面的开发与合作。同时,双方还将就创新抗肿瘤药物联合用药在中国市场的临床开发和注册申报等进行广泛合作。  ……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合作外,不少专注小分子新药研发的企业为了加快创新成果开发、落地还在加速融资。如今年2月8日,祐森健恒就宣布完成逾2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深圳分享投资领投,张江浩珩和盈科资本跟投,原有股东继续参与本轮投资。据悉,本轮募集资金将用于开展和加快UA007和UA021的全球性临床试验、多个新靶点的小分子药物研发以及特异性双抗药物的开发。  2月14日,勤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勤浩医药”)也公布,公司已完成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资料显示,勤浩医药是一家面向全球的创新型生物医药公司,专注于原创抗肿瘤小分子新药开发。公司目前已建设完善创新研究中心、药物设计与发现中心、新药筛选与评价中心和临床开发中心四大新药研发中心,构建了具有10多个项目的产品研发管线。  总的来说,随着众多药企纷纷入局小分子药物领域,同时资本不断加码,正助力整个小分子药物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据了解,早前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就显示,中国小分子肿瘤靶向疗法市场已从2016年的85亿元增至2020年的375亿元,照此趋势,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1205亿元,2030年将进一步增至2070亿元。在此背景下,业内预计,布局该领域的企业或都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借助AI加速开发创新疗法,已成国内外药企共识

近日,GenesisTherapeutics公司宣布,与礼来(EliLillyandCompany)达成合作,利用Genesis的人工智能(AI)药物发现平台,针对多个治疗领域的多达5个靶点发现创新疗法。  根据协议,Genesis和礼来的科学家将联合使用Genesis的AI药物发现平台,针对3个靶点开发潜在“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候选药物。Genesis将


医药行业吹起“跨界”风,大健康成布局重点

随着老龄化加剧,消费不断升级,大健康产业正呈现出强健的发展势头。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就已达到7万亿元,照此趋势,业内预测到2022年市场或将超过8万亿元。  在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大健康概念正持续火热,越来越多药企也开始打起“健康”牌,尝试跨界打破产品结构单一局面。据悉,4月19日,华海药业就全新成立了浙江冻干主义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系华海药业全资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