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吹起“跨界”风,大健康成布局重点


  随着老龄化加剧,消费不断升级,大健康产业正呈现出强健的发展势头。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就已达到7万亿元,照此趋势,业内预测到2022年市场或将超过8万亿元。
  在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大健康概念正持续火热,越来越多药企也开始打起“健康”牌,尝试跨界打破产品结构单一局面。据悉,4月19日,华海药业就全新成立了浙江冻干主义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系华海药业全资子公司华海健康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全资控股,是一家大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型公司,其经营范围包括技术开发、推广;食品销售;保健食品(预包装)销售等。
  公开资料显示,华海健康是于2021年11月29日由浙江华海益生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变更而来,其经营范围也发生了改变,现其经营范围包括保健食品(预包装)销售;食品互联网销售(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等。据介绍,本次华海大健康的业务拓展是基于当下食品类目消费市场对健康要求的快速升级。所以,华海药业在当下市场消费升级转型的节点推出了大健康板块的头一个品牌——“冻干主义”。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标志着华海药业大健康战略布局进入了新的阶段。
  其实在医药行业,药企“跨界”的风一直没有停过。据悉,如同仁堂、马应龙、华润三九等药企都早已布局美妆领域。而近些年,在茶饮、日用品等行业也有诸多药企已跨界入局。
  例如,2021年传统制药企业华北制药旗下的“甄饮子”茶饮品牌就传出了即将开始招商的消息。该茶饮品牌在宣传上打出了“国潮”健康特色。据了解,“甄饮子”品牌隶属于河北华维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华北制药持有该公司 51 %的股权。分析认为,华北制药布局茶饮新业务主要是为了寻求新的增长点。
  2021年7月30日,仁和药业宣布收购7家化妆品公司,此次交易额累计达7.2亿元。同在7月份,东阿阿胶也宣布推出旗下初个独立美妆品牌“桃花润”。
  而在早些年,还有片仔癀药业与漳州市化学品厂共同投资组建成福建片仔癀化妆品有限公司;同仁堂建立亚洲护肤中心,推出草本植物化妆品系列;专注于痔疮的药企马应龙推出“八宝古方”眼霜产品;生产999皮炎平、999感冒灵的华润三九,推出“鹤顶红”口红套装……
  从整体来看,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药企跨界已经愈加频繁,且花样百出。除日化品、美妆、茶饮外,甚至在彩票等业务领域药企也已有所布局。
  但要注意的是,虽然国内药企跨界经营的品类已经非常丰富,并覆盖了从日化到健康保健到母婴孕产的多个领域,可到目前为止,医药行业内跨界经营成功者仍寥寥无几。业内认为,这提醒想要通过跨界玩转大健康的药企,想单靠跨界业务打开新局面并不容易。相关企业在跨界前还需要对经营分轻重,要在保证原有业务健康发展的基础上,深入洞察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后,再根据药企自身的资源和特质,尝试跨界。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相关新闻


力扬公司宣传页

国内第一个口腔崩解片新药证书和药品注册批件独家改良型创新药谷胱甘肽含片发明专利/新药证书


恭喜重庆市力扬医药开发有限公司网站上线!

重庆市力扬医药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专注药物制剂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建立了注射剂、口服固体制剂和外用半固体制剂研究技术平台;口腔给药系统等新剂型和复方制剂等复杂制剂研究技术平台。主要业务为高端制剂仿制、一致性评价和创新制剂研发。


药企积极投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5月开局又一企业过评

【制药网行业动态】与原研药相较,仿制药的研发成本较低、上市审批条件较为宽松,为提高仿制药高质量发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推出,并作为集采的门槛。据了解,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推行至今,很多药企积极投身其中。进入到五月份,又一家药企公告药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即力生制药5月5日午间公告称,近日,公司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关于盐酸多奈哌齐片5mg的《药品补充申请批准通知书》,该药品通过仿制药质量


小分子靶向药物市场快速增长,2025年将达千亿元

小分子药物在目前治疗肿瘤及非肿瘤疾病领域具有很大的用武之地,近年来,随着医保覆盖扩大、居民支付能力不断增强,加上利好一系列利好医药创新政策的支持,小分子药市场规模正不断扩大的同时,越来越多的药企也开始加速布局该领域。  例如近日,翰森制药集团就宣布,全资附属公司翰森(上海)健康及江苏豪森药业(统称为被许可人)与NiKangTherapeuticsInc.订立独家许可协议。  许可协议显示,被许可人将获得NiKangTherapeutics的独家许可,以于中国(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开发及商业化NKT2152用于肿瘤的治疗。被许可人将支付1500万美元首付款及高至2.03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及基于销售的商业化里程碑潜在付款,以及基于净销售额的分级特许权使用费。  据了解,NKT2152是一种抑制HIF-2α的小分子,目前正开展I/II期剂量递增及扩展试验(NCT05119335)。该试验旨在评估对晚期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临床活性。  业内分析认为,合作其实已经成为不少药企布局小分子药物领域的手段。近年来,行业内企业在小分子领域合作的消息一直在不断传来。如去年9月8日,华东医药就宣布与英矽智能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加速肿瘤领域创新的小分子药物的研发。根据协议,华东医药与英矽智能将在双方科研团队的通力协作下启动新药发现项目。  8月31日,聚焦于可突破血脑屏障的小分子靶向药物研发的璧辰医药与三生国健共同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双方将充分利用各自技术和资源优势,加强在新产品和新技术方面的开发与合作。同时,双方还将就创新抗肿瘤药物联合用药在中国市场的临床开发和注册申报等进行广泛合作。  ……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合作外,不少专注小分子新药研发的企业为了加快创新成果开发、落地还在加速融资。如今年2月8日,祐森健恒就宣布完成逾2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深圳分享投资领投,张江浩珩和盈科资本跟投,原有股东继续参与本轮投资。据悉,本轮募集资金将用于开展和加快UA007和UA021的全球性临床试验、多个新靶点的小分子药物研发以及特异性双抗药物的开发。  2月14日,勤浩医药(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勤浩医药”)也公布,公司已完成数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资料显示,勤浩医药是一家面向全球的创新型生物医药公司,专注于原创抗肿瘤小分子新药开发。公司目前已建设完善创新研究中心、药物设计与发现中心、新药筛选与评价中心和临床开发中心四大新药研发中心,构建了具有10多个项目的产品研发管线。  总的来说,随着众多药企纷纷入局小分子药物领域,同时资本不断加码,正助力整个小分子药物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据了解,早前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就显示,中国小分子肿瘤靶向疗法市场已从2016年的85亿元增至2020年的375亿元,照此趋势,到2025年预计将达到1205亿元,2030年将进一步增至2070亿元。在此背景下,业内预计,布局该领域的企业或都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免责声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借助AI加速开发创新疗法,已成国内外药企共识

近日,GenesisTherapeutics公司宣布,与礼来(EliLillyandCompany)达成合作,利用Genesis的人工智能(AI)药物发现平台,针对多个治疗领域的多达5个靶点发现创新疗法。  根据协议,Genesis和礼来的科学家将联合使用Genesis的AI药物发现平台,针对3个靶点开发潜在“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候选药物。Genesis将


医药行业吹起“跨界”风,大健康成布局重点

随着老龄化加剧,消费不断升级,大健康产业正呈现出强健的发展势头。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就已达到7万亿元,照此趋势,业内预测到2022年市场或将超过8万亿元。  在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大健康概念正持续火热,越来越多药企也开始打起“健康”牌,尝试跨界打破产品结构单一局面。据悉,4月19日,华海药业就全新成立了浙江冻干主义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系华海药业全资子公司